歷史典故:退避三舍
退避三舍,舍: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。主動退讓九十里。比喻退讓和回避,避免沖突。出自《左傳》:"晉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"下面我們來看看歷史典故:退避三舍講的是什么故事吧!歡迎大家閱讀!
歷史典故――退避三舍:
晉文公即位以后,整頓內政,發展生產,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。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,做個中原的霸主。
這時候,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。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,聯合了一些大臣,向狄國借兵,奪了王位。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。他發出命令,要求各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。列國諸侯有派人去慰問天子的,也有送食物去的,可就是沒有人愿意發兵打狄人。
有人對周襄王說:“現在諸侯當中,只有秦、晉兩國有力量打退狄人,別人恐怕不中用?!毕逋醪糯虬l使者去請晉文公護送他回朝。
晉文公馬上發兵往東打過去,把狄人打敗,又殺了太叔帶和他那一幫人,護送天子回到京城。
過了兩年,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,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、陳、蔡、鄭、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。大臣們都說:“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,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,建立霸業,這可是時候啦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s7z萬博士范文網-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.com
晉文公早就看出,要當上中原霸主,就得打敗楚國。他就擴充隊伍,建立了三個軍,浩浩蕩蕩去救宋國。
公元前632年,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――曹國和衛國,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。
楚成王本來并不想同晉文公交戰,聽到晉國出兵,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??墒浅傻贸家詾樗螄t早可以拿下來,不肯半途而廢。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:“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,也要拼一個死活?!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s7z萬博士范文網-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.com
楚成王很不痛快,只派了少量兵力歸成得臣指揮。
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,要他們釋放衛、曹兩國國君。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,答應恢復他們的君位,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。曹、衛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。
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,不料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。這一來,真氣得他雙腳直跳。他嚷著說:“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?!彼⒓聪铝?,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扎的地方去。
楚軍一進軍,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。晉軍中有些將士可想不開啦,說:“我們的統帥是國君,對方帶兵的是臣子,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?”
狐偃解釋說:“打仗先要憑個理,理直氣就壯。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,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:要是兩國交戰,晉國情愿退避三舍。今天后撤,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。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,那么我們就理虧了。我們退了兵,如果他們還不罷休,步步進逼,那就是他們輸了理,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。”
晉軍一口氣后撤了九十里,到了城濮(今山東鄄城西南),才停下來,布置好了陣勢。
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后撤,想停止進攻??墒浅傻贸紖s不答應,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,跟晉軍遙遙相對。
成得臣還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,措詞十分傲慢。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:“貴國的恩惠,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,所以退讓到這兒?,F在既然你們不肯諒解,那么只好在戰場上比個高低啦。”
大戰展開了。才一交手,晉國的將軍用兩面大旗,指揮軍隊向后敗退。他們還在戰車后面拖著伐下的樹枝,戰車后退時,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,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。
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,不把晉人放在眼里。他不顧前后地直追上去,正中了晉軍的埋伏。晉軍的中軍精銳,猛沖過來,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。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,前后夾擊,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。
晉文公連忙下令,吩咐將士們只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,不再追殺。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,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,就自殺了。
晉軍占領了楚國營地。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三天,才凱旋回國。
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,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。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(今河南原陽西南,踐音jiàn)慰勞晉軍。晉文公趁此機會,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,還約了各國諸侯開個大會,訂立盟約。這樣,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。
這就是“城濮之戰”。
成語寓意:
兩軍交戰時,一方退讓,情況大致有二:一是另一方實力較強,暫時避其鋒芒,二是麻痹另一方,使其放松警惕,起到驕敵的作用。隨后,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,一舉戰勝之。成語中晉文公的退避三舍,便屬于后者。此外,晉文公此舉還有回報當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。退避三舍,即你來,我先退,給你警告。再來,再退,再給警告。但事不過三。成語告訴人們,退并不一定代表軟弱可欺,相反應該謹慎,以防有詐。而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時,懂得繞個彎,退一步,還是會有更寬廣的路。
基本釋義:
退避三舍:原意指為了回避與對方的沖突,主動退讓九十里;常用于比喻退讓和回避,避免沖突。
成語出處:
春秋?左丘明《左傳?僖公二十三年》:(晉公子重耳)及楚,楚子饗之,曰:“公子若反晉國,則何以報不谷?”對曰:“子女玉帛,則君有之;羽毛齒革,則君地生焉。其波及晉國者,君之余也。其何以報君?”曰:“雖然,何以報我?”對曰:“若以君之靈,得反晉國,晉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
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“退避三舍”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9978217.cn/v-39-20601.html歷史典故:退避三舍
相關文章:
大嶺山公園作文01-07
小學生的四年級作文:神奇的含羞草11-14
我想對你說作文100字10-26
人與動物作文900字08-19
中國教育考試網2025上半年教資面試報名入口:http://ntce.neea.edu.cn/(已開通)05-08
云南2025下半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時間:10月25日-26日(初中級)01-21
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?拜托各位了 3Q(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大學?)09-25
岳飛《小重山》原文及翻譯賞析02-12
齊天樂蟬翻譯賞析11-16
夏至文案干凈治愈陽光06-23
小學生霜降時節手抄報10-18
全國生態日宣傳標語08-17
焦點訪談丨為有源頭活水來06-23
形容心碎絕望的句子 極度傷心絕望的句子01-07
形容形容風景優美的句子摘抄09-06
環境保護的名言08-16
激勵孩子成長的話08-02
最新大學輔導員工作總結題目(16篇)09-02
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08-20
圖書室工作計劃08-17
個人借款協議書10-11
測量員求職信09-12
給老婆道歉的檢討書08-17
平安行觀后感09-12
城南舊事讀后感08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