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菩薩蠻·夜來皓月才當午》的原文是什么?該如何理解呢?
菩薩蠻?夜來皓月才當午
溫庭筠 〔唐代〕
夜來皓月才當午,重簾悄悄無人語。深處麝煙長,臥時留薄妝。
當年還自惜,往事那堪憶。花露月明殘,錦衾知曉寒。
譯文
午夜,明月當空,重簾內靜寂無聲。深閨里縹緲的煙絮,繚繞著又理還亂的思緒。她獨臥在床上,還留著淡淡的妝紅。
當年,多么珍惜花一樣的面容,如今怎堪再回首往日歡情。當花含露淚、殘月西逝的時候,陪伴她的,只有那浸透錦被的陣陣寒意。
賞析
此詞寫女子的生活、女子的感情,然而詞人并沒有一開頭就讓這位女子出場,而是先鋪敘環(huán)境,渲染氛圍。上闋首句點明時間――月懸中天,正是午夜。而著一“才”字,便寫出夜來已久,明月才漸漸升到中天的情味。此為臥床之人所見,亦為臥床之人所感。看“無人語”三字,正與《菩薩蠻?南園滿地堆輕絮》下闋首句中“無言勻睡臉”的“無言”相同,旨在表達這位女子并非不欲言,而是無人與之言的意思。由此可知,她在夜深人靜、眾人皆睡的時候卻獨獨孤枕難眠。三句寫“麝煙長”,一來可見閨閣內靜的連一絲風也沒有,原本應該裊娜彌漫的煙靄如今都凝成了一條筆直的煙縷;二來,煙縷也是思緒的象征,長長不絕的煙縷正如綿綿不絕的愁緒。“臥時留薄妝”一句“臥時”一語頗可玩味:“臥時”所講的是過去時,可能想暗示這位女子已經(jīng)躺下“睡覺”很久了。此句“留”字,也透出女子無心卸妝的情態(tài)。古代女子晨起梳妝,臨寢卸妝,只因心緒不寧,才遲遲卸妝,卸時又漫不經(jīng)心,故仍留有薄妝。
轉入下闋,時間跳轉到月沉星移的拂曉前。過片逐漸透過氛圍的描寫,接觸到女主人公的內心感情。月到中天,夜深人靜,獨處深閨,耿耿難寐。這位女子輾轉反側一整夜,所思便是“當年還自惜”的種種過往。其中當有不少煩惱,不少辛酸苦辣,想到這些,她不敢再想下去,因為越想越感到痛苦,于是發(fā)出“往事那堪憶”的嘆息。其實更加不堪的而是現(xiàn)在。由此可見她如今境遇之糟了。末句明寫曉寒,暗寫心寒,不僅是對如今凄涼境遇的渲染,也是其內心的寫照。這個結尾較為綺麗,然寓情于景,情景相生,承上意脈,有有余不盡之味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9978217.cn/v-24-3324.html《菩薩蠻·夜來皓月才當午》的原文是什么?該如何理解呢?
相關文章:
最簡單的國慶節(jié)手抄報內容10-01
愛國征文范文10篇08-15
快樂寒假手抄報內容07-21
唯美情感語錄69條05-23
從花中悟出來的一些人生哲理句子08-10
秋天朋友圈文案07-20
小學畢業(yè)優(yōu)美句子06-21
客服的年終總結簡短10-05
美術第二課堂活動計劃09-20
活潑的蘋果作文200字12-10
寫景公園作文10-12
高三優(yōu)秀作文07-23
中國人事考試網(wǎng):2024年經(jīng)濟師成績查詢入口已開通12-16
男生大學學什么專業(yè)前景比較好11-19
班主任教學總結10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