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十四五成績單出爐,十四五前4年我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.5%。“十四五”將收官,如何看待獲得感?《新聞1+1》本期節目連線宏觀經濟學家、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,帶來分析解讀。
中國研發投入強度
已超過歐盟平均水平
宏觀經濟學家、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:創新是持續發展的源泉,中國研發投入強度占GDP的2.68%,已經超過了歐盟的平均水平,這就說明我們目前在整個創新體系上,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。
這個創新強度意味著我們在基礎研發、專利水平、產業轉化等方面,形成了一套新的體系。我們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已經全面展現,這對中國經濟結構和質量提升至關重要。
中國創造的新型體系
已經開始形成
宏觀經濟學家、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:這標志著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得到了全面突破,意味著在關鍵技術、產業鏈和研發水平等方面,已經進入到世界的前列。
中國的創新鏈、產業鏈、人才鏈和資金鏈,形成了有機融合,中國創造的新型體系已經開始形成。
這意味著中國創新驅動的模式已經完全轉型,形成了一個“大規模市場體系孕育大創新”的良性循環新模式。
如何實現新的消費增長?
國家擴內需、擴消費政策的力度不斷加碼產生了積極的效果。那么,如何實現新的消費增長?
第一要穩定收入增速,使老百姓的口袋能夠持續鼓起來。這個收入不僅是工資收入,實際上還包括財產性收入、轉移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。這就要求在資本市場穩定,在企業經營環境改善以及在財政的定位上要有新的舉措。 第二要穩預期,也就是要給出一攬子方案,使民眾不僅對當下的收入有一個樂觀預期,對未來也要有一個穩定預期。 第三是需求結構要有重大突破,在服務消費方面,要有新的增長點。服務消費不僅是一個收入概念,同時也是一個供給概念。在新消費供給方面,需要進行一些改革。
如何看待宏觀數據
與微觀體感的“溫差”?
宏觀經濟學家、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:在整個“十四五”期間,民生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,特別是在社會保障方面。
實際上,消費參數增長速度并不低,但我們發現不同人群對于增長的獲得感,感知是不一樣的。
這就導致很多人,可能出現了一些惡化狀況。這種惡化不僅體現在收入上,同時還體現在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方面,導致大家對宏觀增長所帶來的微觀體感出現偏差。
因此我們就要讓邊際人群,在調整過程中的獲得感有所提升。同時,我們還要有一個整體改革的方案,使中產階級的比重得到提升,使社會保障支出大幅度提高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9978217.cn/v-146-3268.html新聞1+1丨“十四五”將收官 獲得感如何再升級?
相關文章:
財米油鹽|1380億“國補”將至!“真金白銀”加速循環經濟新發展06-30
暖心的情感語錄46條05-26
祝老婆生日朋友圈句子08-10
統計崗位晉升個人述職報告10-21
運動會策劃書應急預案06-16
班組安全生產承諾書04-07
讀書心得賣火柴的小女孩02-10
簡而有力是為簡歷12-07
高二學生軍訓心得體會09-29
知足感恩奉獻演講稿08-16
掰玉米的感受作文02-06
《歐也妮?葛朗臺》讀書筆記01-21
麥琪的禮物英文讀后感12-11
愛在時光里流轉作文1200字10-12
560分可以報什么高校專項02-21
安徽蕪湖2024年初中級經濟師合格人員報考資格抽查通知12-23
2024年哈爾濱學院在青海招生情況11-28
長江職業學院護理專業在哪個校區10-17
兒童藝術美學教育范文8篇08-15
九年級下化學教學總結07-26
易水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8-31
折桂令?春情原文、翻譯及賞析07-20
倡導低碳生活的宣傳標語07-27
主持人開場白臺詞幽默07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