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秋季學期開始,本市中小學將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識教育,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。《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(試行)(2025年版)》近日公布,明確小學、初中、高中要建立學段銜接機制,將人工智能課程評價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。
市教委明確,中小學應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,開齊開足人工智能教育相關課程,可獨立設置課程,也可與信息科技(信息技術)、通用技術、科學、綜合實踐活動、勞動等課程融合開展。相關課程應關注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,包括人工智能基本概念、應用與技術、實現方法、倫理與社會4個模塊。
人工智能課程評價結果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,形成貫穿中小學階段的完整評價鏈條。各校將通過知識測試、項目匯報、作品展示、主題辯論等多元化評價模式,考查學生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力、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;利用電子學習檔案、智能學習分析工具等技術手段,實時記錄學生學習軌跡、階段性成果和能力發展變化。
人工智能教育與課程教學改革將同步推進。中小學將探索開展情境化、項目式、跨學科等多元化教學模式,將人工智能元素有機融入其他學科教學中,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,形成系統化、網絡化的認知結構。本市還將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優勢,整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高科技企業等資源要素,拓展人工智能教育場域,開放人工智能實驗室、體驗館、綜合展廳等資源,形成協同育人“教聯體”。
各學段目標
小學階段通過體驗式課程,引導學生初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與特點,使用簡單的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創意表達和問題解決,感知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習和生活的深遠影響。
初中階段以認知類課程為主,培養學生進階的實踐能力與倫理意識,完善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系統認知,并能夠使用生成式工具完成內容創作。
高中階段以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為主,全面培養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與技術運用和創新能力,引導學生熟悉數據處理與標注、機器學習算法原理及深度學習入門知識,掌握一定開發智能系統的實踐能力。(記者 李祺瑤)
今年秋季學期開始,本市中小學將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識教育,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。《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(試行)(2025年版)》近日公布,明確小學、初中、高中要建立學段銜接機制,將人工智能課程評價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。
市教委明確,中小學應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,開齊開足人工智能教育相關課程,可獨立設置課程,也可與信息科技(信息技術)、通用技術、科學、綜合實踐活動、勞動等課程融合開展。相關課程應關注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,包括人工智能基本概念、應用與技術、實現方法、倫理與社會4個模塊。
人工智能課程評價結果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,形成貫穿中小學階段的完整評價鏈條。各校將通過知識測試、項目匯報、作品展示、主題辯論等多元化評價模式,考查學生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力、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;利用電子學習檔案、智能學習分析工具等技術手段,實時記錄學生學習軌跡、階段性成果和能力發展變化。
人工智能教育與課程教學改革將同步推進。中小學將探索開展情境化、項目式、跨學科等多元化教學模式,將人工智能元素有機融入其他學科教學中,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,形成系統化、網絡化的認知結構。本市還將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優勢,整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高科技企業等資源要素,拓展人工智能教育場域,開放人工智能實驗室、體驗館、綜合展廳等資源,形成協同育人“教聯體”。
各學段目標
小學階段通過體驗式課程,引導學生初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與特點,使用簡單的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創意表達和問題解決,感知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習和生活的深遠影響。
初中階段以認知類課程為主,培養學生進階的實踐能力與倫理意識,完善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系統認知,并能夠使用生成式工具完成內容創作。
高中階段以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為主,全面培養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與技術運用和創新能力,引導學生熟悉數據處理與標注、機器學習算法原理及深度學習入門知識,掌握一定開發智能系統的實踐能力。(記者 李祺瑤)
本文鏈接:http://m.9978217.cn/v-146-2781.html中小學AI課程將全學段銜接 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
相關文章:
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02-19
校園讀書日活動總結09-27
2024年醫院主治醫生年終工作總結 主治醫師年終工作總結(3篇)08-09
大學商業計劃書12-05
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09-24
黨課學習心得體會09-23
餐飲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心得08-19
中學生主題家長會發言稿08-08
給媽媽的禮物小學作文200字01-14
明信片寄語12-05
英語作文:難忘的旅行11-26
描寫葫蘆的作文10-19
東莞松山湖理工大學什么專業厲害12-31
初級會計實務真題01-20
有關高三生物教學工作總結07-31